尽管10月份A股大盘大跌逾7%,但股票型ETF申购量却出现暴增,单月净申购份额多达.96亿份,创下年内新高。由于机构投资者是股票型ETF的主力部队,此次ETF申购量暴增因此被市场认为是机构资金的入场信号。分析人士表示,机构资金入场是长线投资行为,作为先觉资金,机构的入场表明A股长期盈利层面的预期出现改善,长期的投资价值得到确认。
逾亿资金借道ETF入场
10月份,股票型ETF的基金净申购份额创下年内新高。10月份,只股票型ETF净申购份额合计多达.96亿份,创下年内单月净申购最大份额。相比之下,8月、9月份的股票型ETF净申购份额分别仅有76.70亿份和85.25亿份。若以每只基金月均成交价计算,股票型ETF在10月份的净申购资金多达.93亿元。
其中,华安创业板50ETF、华夏上证50ETF、易方达创业板ETF和华泰柏瑞沪深ETF在10月份的净申购份额多达20亿份以上,尤其是华安创业板50ETF在10月份的净申购份额达到48.37亿份。华安创业板50ETF今年以来的基金份额增幅居于首位,截至昨日,年内基金份额增幅高达.77%。
机构投资者向来是股票型ETF的主力部队。据此前中报披露数据,有85只股票型ETF基金份额的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超过50%,31只股票型ETF的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超过90%,其中景顺长城中证ETF、南方开元沪深ETF和汇添富中证上海国企ETF的机构投资者比例甚至超过99%。
此次股票型ETF基金申购量大增,自然也和机构投资者的资金入场不无关系。以10月份基金净申购份额过亿的股票型ETF基金来看,其中有14只ETF基金中报披露的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超过70%。例如,华夏沪深ETF的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高达98.73%,10月份华夏沪深ETF的净申购份额多达12.38亿份。其中报显示,华夏沪深ETF的前十大持有人名称中包括中央汇金、人寿保险等。
银泰证券投资顾问徐春晖向信息时报记者表示,此次机构资金借道ETF入场相比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以前,机构资金往往会直接买入一批股票,但市场通过龙虎榜寻觅机构资金踪迹,便可能会出现炒作、追抢股票的现象。而股票型ETF基金是一种追踪指数的基金,所以机构资金通过申购ETF不至于让部分股票大涨大跌。
证金汇金三季度已提前布局
事实上,中央证金、中央汇金早在今年三季度便已经提前入场布局。数据显示,证金三季度增持股票只,汇金增持股票也有35只。相比于二季度,证金、汇金持有个股的范围进一步扩容,其中证金新进持股有59只,汇金新进持股也有26只。
其中,海航控股、中利集团、金发科技、远光软件、国药股份、科华生物和香雪制药7只股被增持比例超过2%,且除国药股份外均为证金公司三季度新增持股。中利集团、海航控股被证金公司增持比例分别高达3.31%和3.03%。汇金公司则在三季度主要增持了万科A、嘉应制药和北讯集团,增持比例分别为1.95%、1.32%和1.00%。
在证金、汇金的积极增持下,有多只个股的前十大股东中新进出现了二者的身影。如海航控股三季报显示,证金公司新进成为其第六大股东,持有其4.98亿股,占总股本的2.97%。同样地,证金公司也成为金发科技的新进股东,持有金发科技.08万股,持股比例为2.54%。
数据显示,目前证金公司进入前十大股东的上市公司有家,相比于中报时的家增加了62家。此外,截至三季报,中央汇金也位列新华保险、申万宏源、中信建设等7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
机构资金入场凸显A股投资价值
上周二起,大盘流入资金持续放量,直到上周五大盘成交额高达.26亿元,较前一周周五的成交额增加了55.77%。市场成交量的回升也反映了场外资金的持续流入。中原证券研报认为,上周五A股市场再现罕见的单边逼空走势,场外资金大举集中进场的迹象非常明显。经过将近一年的震荡下挫之后,A股市场迎来了久违的做多周期。
华鑫证券高级策略分析师严凯文也向信息时报记者表示,从近日ETF的暴涨来看,市场确实有迹象表明机构资金入场。目前,A股的*策底已经确定,市场普遍都在等待“市场底”。机构作为先觉资金此时入场,是一种长线投资的行为,是基于对个股风险解除的确认以及未来盈利预期的改善。
前海开源基金总经理杨德龙也向信息时报记者表示,机构大量借道ETF基金入场,说明A股确实已经跌出了机会。因为机构往往偏向于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如今通过买入ETF入市也说明A股已经具备了长期的投资价值。
(文章来源: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