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最权威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中国医药绿色信用指数TOP50报告(七)
(二)公司治理
年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发展最大的“黑天鹅”。在给医疗卫生行业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新机遇。
此外,医改新政依旧密集出台。从国家药监局今年第1号文件《真实世界证据支持药物研发与审评的指导原则(试行)》,到《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和《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的出台,以及医保目录的动态调整,都标志着未来药企的发展环境会更开放,同时竞争也会更激烈。
无论是二级市场医疗板块走势较好,还是新一轮医疗投资热潮随即出现。经此一“疫”,做大做强大医疗健康产业已成后疫情时代的社会共识。
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药企既要审时度势把握机遇,更要具备应对各种挑战、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而综合衡量一个药企内生增长最关键的要素之一是具备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企业稳健运行的关键所在,有利于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并有利于保护利益相关者权益。企业内部治理董事会的独立性、高管薪酬以及大股东持股比例等均与企业绩效挂钩。其中,上市公司的分红是投资者的定心丸,是企业鼓励长期投资的重要手段。
标准排名从股东管理、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经理层治理、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治理六大维度对家上市药企公司治理状况进行分析,并通过公司分红、管理架构、员工雇佣流失情况、员工培训及医保覆盖情况、是否拥有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客户反馈情况六大系数对上述六大维度进行概括和量化。
1.公司分红
公司分红是衡量公司股东管理的重要指标。数据显示,年医药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有所增加,中小股东董事提名权和差异化现金分红有较大改善。
据WIND数据显示,披露年区间分红的药企有家,累计现金分红总额达亿元。
其中,传统中药龙头云南白药年内分红38.32亿元,夺得上市药企年区间分红榜第一。迈瑞医疗以18.24亿元排名分红榜第二,紧随其后的是步长制药、石药集团、四环医药、中国生物、新和成、恒瑞医药和济川药业等药企,年区间分红总额均超过10亿元。
此外,浙江医药、上海医药、康哲药业、白云山、国药控股、智飞生物、复星医药、丽珠集团、华润医药和科伦药业等家上市药企区间分红均超过1亿元。
数据显示,年上市药企区间分红金额小于3.83亿元的企业有家,区间分红金额位于3.83亿~7.66亿元的企业有23家,区间分红金额位于7.66亿~11.5亿元的企业有12家,区间分红大于11.5亿元的有5家。
标准排名根据各药企披露区间分红金额的并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将上市药企年的区间分按照正态分布模型排列并计算得出各家上市药企该项系数。
此外,年中小股东董事提名权、差异化现金分红政策以及累积投票制度等方面有所改善;上市药企在控股股东单位兼任高管的比例有所下降,独立性有所上升。
2.管理架构
从董事会治理来看,年上市药企董事薪酬水平增长明显,董事会实质独立性不足。据WIND数据显示,年上市药企中,披露董事会规模的药企中步长制药和华熙生物董事会规模最高,达15人。
年,上市药企董事薪酬指数增长幅度较大,在前三名董事薪酬均值方面,由年的万元增长至年的万元。当期授予股权激励的公司比例为16.26%,较上年有所提升。
上市药企年前三名董事报酬总额较高的三家药企分别为迈瑞医疗、安迪苏和药明康德,分别为万元、万元和万元。
此外,独立董事有效性成为董事会治理提升的关键。年上市药企披露独立董事比例的企业有家,平均独立董事比例为37.52%,较低于所有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
我们还将上市药企的董事受教育程度、女性董事占比、对少数群体的包容性等指标纳入考核。
机构投资者贝莱德认为,“加强公司治理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是董事会多元化”。他们研究发现,多元化的董事会比千篇一律的团队更有效,这样的董事会能够作出更好的决策,并且在董事会和管理层中,性别比例更平衡的公司在各种财务指标上都比其他公司表现更好。
而在监事会治理方面,标准排名研究发现,目前上市药企中监事会治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据WIND数据显示,披露监事会召开次数的上市药企不足百家。
此外,在管理架构中将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经理层治理状况以及公司激励与约束机制纳入考核。
3.员工管理
在一个企业中,管理者是掌舵者,制定企业运营策略,管理和梳理企业内部运营,而员工是一线的执行者,两者之间需要紧密分工,相互间唇亡齿寒。因此,标准排名将员工管理情况纳入公司治理的考核中。
良好的员工关系带动企业蓬勃发展,内部畅通的沟通和开明的文化氛围在另一个方面也能为企业赢得人才,降低离职率,变相地降低人力成本。
因此,标准排名通过雇员总人数、人均创收、人均创利、受教育程度、技术员工占比、员工流失率/离职率、劳动合同签订率等细分指标对上市药企的员工管理情况进一步说明。
标准排名监测数据显示,年雇佣人数规模排名前五的企业分别是上海医药(人)、国药一致(人)、美年健康(人)、复星医药(人)、恒瑞医药(人)。
此外,药明康德、白云山、爱尔眼科、科伦药业、同仁堂、以岭药业、华润三九、迈瑞医疗、华东医药等药企雇佣员工人数均过万。
值得注意的是,人均创收最高的两家药企分别是国药股份和ST冠福,年人均创收高达.08万元和.18万元。
从人均创利方面来看,标准排名监测数据显示,之江生物年度人均创利最高,达.49万元,其次,圣湘生物(.22万元)、达安基因(.70万元)、硕世生物(.78万元)、东方生物(.50万元)、爱美客(.34万元)、奥泰生物(.26万元)、英科医疗(.75万元)和康华生物(.01万元)等企业人均创利也超过万元。
正态分布图显示,年上市药企人均创利小于0元的企业有家,人均创利位于0~10万元的企业有家,人均创利位于10万~51万元的企业有家,人均创利位于51万~万元的企业有16家。
研究发现,美年健康、微创医疗、泰格医药、健康元等药企需要加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梳理和沟通。数据显示,上述企业的员工流失率/离职率均超过15%。披露数据的复星医药、白云山和迈瑞医疗等绝大部分药企劳动合同签订率均为%。
值得